查看原文
其他

石劲松 邓清柯|新时代潇湘山水“七卷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美潇湘大型系列山水画展”述评

《美术》 美术杂志社
2024-09-04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当 代 美 术

Contemporary Art

新时代潇湘山水“七卷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美潇湘大型系列山水画展”述评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南省美协主席团委员|石劲松  

湖南省文联秘书长、一级巡视员,湖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邓清柯


摘 要:为河山立传,为时代画像,为民族铸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水创作的可贵传统。近年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联秉持这一传统,开展“大美潇湘”大型系列山水画创作,推出了《湘江北去》《大江交响》《天下洞庭》《资润江山》《沅水奔流韵三湘》《澧水泱泱》《多彩浏阳河》7幅大型系列青绿山水长卷。这些长卷,既继承了历史上“那一滴水墨,那一片烟雨”的潇湘意象,又展现了“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恢宏气象,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把潇湘山水画的创作推向了新高度,被称为彰显正大气象、具有湖湘特色、充满文化底蕴、给人美的享受的新时代潇湘山水“七卷图”,进一步扩大了代表湖南地域特色和湖湘精神风骨、在全国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画的影响力。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深远绵长,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神载体。山水之间,寄托了人们对生命的感知、对天地的觉悟,也寄托了人们的理想抱负,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极具浪漫色彩和诗情画意的潇湘,作为文人山水画的代名词,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历史概念的美学意象和文化符号,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从2020年开始,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联实施“大美潇湘”大型系列山水画创作工程,用3年时间组织湖南省70余位优秀山水画家,通过考察、写生、创作,推出了《湘江北去》《大江交响》《天下洞庭》《资润江山》《沅水奔流韵三湘》《澧水泱泱》《多彩浏阳河》7幅大型系列青绿山水长卷。这一幅幅长卷,徐徐展开,娓娓道来,将锦绣潇湘的壮美秀丽、可歌可泣的人文历史一一描述,由山川入云梦,曲澜壮阔,浩浩荡荡。这7幅长卷,既继承了历史上“那一滴水墨,那一片烟雨”的潇湘意象,又在笔法纵横之间、烟云缥缈之处,让一座座崭新的、生机勃勃的城市依托于绿水青山间整齐有序展现开来,使作品在传统笔墨的意境下呈现出全新的时代气息,展现了“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恢宏气象,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把潇湘山水画的创作推向了新高度,被称为彰显正大气象、具有湖湘特色、充满文化底蕴、给人美的享受的新时代潇湘山水“七卷图”,进一步扩大了代表湖南地域特色和湖湘精神风骨、在全国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画的影响力。


左右滑动查看朱训德 康移风 魏怀亮 卿可钧 梁峰 方笑 秦晓《大江交响》中国画 155cm×2000cm 2023年


近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美潇湘大型系列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以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文明建设布局为主线,展示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的生动画卷,表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现代观念。展览中的创作由王金石领衔、几十位艺术家通力合作,围绕“水之灵”,推出了《湘江北去》《天下洞庭》等7幅山水画长卷;围绕“山之魂”,推出了描绘武陵—雪峰山、南岭山区、罗霄—幕阜山区的37件单幅美术作品。


一、“大美潇湘”系列长卷的创作由来


“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为系列长卷孕育了思想主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阳君山华龙码头,了解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叮嘱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作出了“一江一湖三山四水”(长江湖南段、洞庭湖,武陵—雪峰山、南岭山区、罗霄—幕阜山和湘资沅澧“四水”)的生态文明建设布局。以“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为主题,以“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布局为主线,用美丽的青绿山水画卷去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打造守正创新的山水精品,提升湖南中国画艺术的品格和内涵,重新解读潇湘美学的时代风貌,正是“大美潇湘”系列长卷创作的主旨。从实际作品来看,该系列长卷有的雄浑,有的舒缓,有的高亢,有的宁静,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用不同音符奏响了一台“守护好一碧江水”的新时代潇湘山水“交响乐”。


左右滑动查看

周华平 吕道建 刘剑峰 汪文生 旷小津 袁绍明

《澧水泱泱》中国画 145cm×1800cm 2023年


“洞庭月色潇湘雨”的诗意山水为系列长卷提供了丰富宝藏。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也养育了一方艺术家。潇湘,有山有水,山林丘壑,既有庙堂之远,又有山林之幽;既有镜湖澄澈,又有茂林修竹;既有清流急湍,又有松栝枫柏。湖湘山水,气度内敛、安宁恬静,又仪态万千。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长江入洞庭,隐于云雾。湘江一泻千里,逶迤逍遥,孕育了湘楚文化的博大与浪漫;资水奔流,苍翠峻秀;沅水神秘而质朴;澧水由奇险入平川;红色浏阳河,则传唱着经典的歌曲。“一江”“一湖”“四水”,以湘江为主,体现的是湖湘正脉,是五千年文化传承,也是湖湘精神的脊梁。山水在那里,不嗔不语,经历风雨,又体现了湖湘精神的朴实沉毅和宽广博大。从湘江之源到洞庭之滨,既有“潇湘夜雨”的诗性,又有“洞庭秋月”的风雅。“潇湘八景”是潇湘美学的内核,也是中国历代文人的精神归宿。山峦之间的野趣,溯江而上的逍遥,在岳麓山林间的千年学府,流淌着道南正脉的丰厚气息,形成湖湘文化的思想主流,影响至深。这些都为系列长卷创作形成了源头活水。


左右滑动查看

王金石 石纲 石劲松《湘江北去》

中国画 145cm×2520cm 2023年


“最早中国画诞生地”的美术底蕴为系列长卷带来了充沛滋养。湖南文渊深、文源广、文气足,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长沙出土的战国帛画,是现世最早的中国画。五代时期董源所作的《潇湘图》,是古人对潇湘神韵的理想描绘,被誉为“山水中的《兰亭序》”,是公认的潇湘山水画的“开山之作”。从《潇湘图》开始,神秘瑰丽的潇湘,渐渐成为中国南派山水画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题材之一。近代以来,这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美术大家,如髡残、曾熙、齐白石、陈少梅、陈白一、周令钊、黄永玉等。深厚的美术底蕴为湖南山水画家提供了充沛滋养,形成了湖南优秀山水画家各自独立的风貌,作品注重气势、结构缜密,或绚烂,或清雅。湖南艺术家长年浸润在潇湘山水之间,感受潇湘雨露,致敬潇湘美学,为系列长卷提供了艺术审美的文心意象。因此,用系列长卷整体呈现“大美潇湘”成为湖南艺术家的集体心愿。


左右滑动查看

陈湘金 阳先顺 谭长德《资润江山》

中国画 150cm×2300cm 2023年


“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深入采风为系列长卷夯实了坚实基础。艺术尽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同时也必须脚踏坚实的大地。为创作“大美潇湘”这7幅长卷,艺术家按各自分组在长江、洞庭湖、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浏阳河进行了长时间的采风写生,几乎经历和考证了每一座山峰、每一处古迹、每一条支流、每一段历史、每一个故事、每一座城市。厚厚的写生手稿及影像、文字素材,以及对树木、山石、建筑的细节处理,都在不断完善中得到升华。同时,观山川天气变化,感受潇湘水云的万千气象,听山泉与细雨的声音,从具象到抽象,从虚幻到真实……因为有了多年对潇湘山水的写生实践、观摩感悟,画家才有了完成“大美潇湘”系列长卷的一气呵成。


左右滑动查看

刘云 戴剑 王翔 张雯 陈稳 黄龙《天下洞庭》

中国画 145cm×1700cm 2023年


二、“大美潇湘”系列长卷的独特构想


以水脉为主轴。长江流经湖南,波澜壮阔。资水、沅水、澧水,于崇山峻岭间奔腾流淌。湖南的母亲河湘江贯穿南北,携浏阳河一路北去。四水汇于洞庭,构成潇湘交织复杂的山水板块。八百里洞庭气吞云梦,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壮阔执着。“大美潇湘”系列长卷紧紧扣住“一江一湖四水”,把潇湘之水作为线索连贯起来,在山和水之间更多地让水的比重充分呈现,在反映水绕山连的潇湘山水特征的同时,着力描绘了连接山峦的一江碧水,突出大江大湖大河的气势。每一幅长卷,都描绘了一个水系的风俗特征,展现了每一个水系的独特魅力。从水的特征看,7幅长卷把长江的恢宏、洞庭湖的浩渺、湘江的秀丽、资江的奇特、沅江的浪漫、澧水的陡峭、浏阳河的委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构成一幅特色明显、丰富多彩的“江南水乡图”。从水的风格看,系列长卷表现了“一江一湖”万马奔腾、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壮美,展现了湘江和资江南高北低、漫江碧透、水光潋滟的秀美,反映了沅江和澧水刚柔相济、奇山异水、神秘浪漫的幽美,共同构成一幅既各美其美、美到极致,又美美与共、美不胜收的“潇湘大美图”。水脉托住群山,又依次带出座座具有时代气息的繁华城市,水脉与城市的结合,传统与当代的结合,丰富了新时代潇湘美学的内容。《湘江北去》从丰富具体的景象中跳出来,以大面积留白体现水的开阔,展示一湾碧水、风烟俱净、两岸清溪、水天一色的景象,使动态的湘江更明朗更空阔,以大湘江的整体艺术语言和效果,形成新时代的“千里湘江图”。


左右滑动查看

杨鎏漩 李昀蹊 孙小浦 田绍登 何俊 陈慧钧 

吴新 华张潮 彭元武 杨国平《沅水奔流韵潇湘》

中国画 145cm×2600cm 2023年


以山脉为依托。湘江势起于蓝山,贯通衡岳。三湘大地,群山峻秀,雪峰山脉、武陵山脉、罗霄山脉、幕阜山、莽山,山脉绵延。“大美潇湘”7幅长卷通篇流畅,以山脉为依托、山势蜿蜒,层层推进,呈现崇山连绵、千山秀色的态势和场景,梳理出清晰的潇湘山水脉络。长卷上,山势的险峻、平缓、绵延、舒展被艺术家作了有效的安排和取舍,使其形态各异又万变不离其宗,在构图上大多将画面推至中景,以取得更广阔的视觉效果。《澧水泱泱》呈现了“上黄石寨,登天子山,看荷花机场,迎五洲宾客”的场景,彰显了“仙境张家界,峰迷全世界”的澧浦雄姿。


左右滑动查看

李亚辉 王晓冰 林康民 熊孝勇 周石山

汤远志 朱爱莲《多彩浏阳河》中国画 

125cm×1200cm 2023年


以人脉为线索。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灿若星辰。“大美潇湘”7幅长卷从地理位置上梳理展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胡耀邦等故居。细细数来,为之震撼。他们皆生长在湖南潇湘山水之间,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终于走出家门,为打烂旧世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三湘四水,能孕育如此多的革命伟人,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这些人引领了革命的潮流,是潇湘山水人杰地灵的体现。

旷小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张家界》

中国画 240cm×540cm 2023年


以文脉为灵魂。中国山水画,历来讲究山水之间的书卷之气。山水的发展史,与中国思想的发展史一脉相承,山水的灵魂在于文脉。潇湘山水所建构的潇湘美学是艺术审美和精神品格的合体,具有一种厚重、优美、孤独、坚忍、神秘、高贵、浪漫、宽广的气质。这些气质来自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也来自“韩愈开云”“徽宗御笔”“朱张霁雪”“船山著述”。“大美潇湘”系列长卷具体描绘了周敦颐故居、柳子庙、浯溪碑林、石鼓书院、湘西草堂、齐白石故居、岳麓书院、岳阳楼、屈子祠等文化景观,背后闪现的是屈原、周敦颐、王船山、柳宗元、朱熹、曾国藩、左宗棠、魏源、齐白石等著名历史人物。这些人都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代表人物,浸润了湖湘文化的精髓。徐徐展开7幅长卷,如同展开千年的历史。正是湖湘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思想哲学对后人的滋养和培育才会有后来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不朽诗句和豪迈气度。


三、“大美潇湘”系列长卷的艺术特色


一是通畅、宏大、全景式的山水节奏。天地神畅,有大美而不言,这是何等的豁达开朗,何等的逍遥自在。纵观7幅长卷,气势雄浑,展示了潇湘山川连绵、水波辽阔、秀色苍茫的绚丽景象。《湘江北去》卷首开篇便是高潮,宛如李白《蜀道难》开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见群山雄壮巍峨,湘江由高处顺势直下,山峰集聚、云雾弥漫、祝融独秀、气势撼人。之后,山势变得平缓,气息变得通畅,布局变得开阔,天空大量留白,画面干净清爽,江面亦是宽阔平静,如有歌声荡漾其间,令人心旷神怡。长云掠过,山川与城市相映成趣。以长沙为主体的庞大现代化建筑群充满画面,高楼耸立,繁华盛世,一派新时代的勃勃生机。画面至此而繁荣,带着这繁荣直入洞庭,于八百里云梦间汇入更广阔的天地。这幅长卷有畅游的浪漫,有航拍的气势,是对山水全景式的呈现。


谭长德《南岳如飞》中国画 

120cm×720cm 2023年


二是线条、渲染、青绿相结合得精到而优雅的艺术语言。“大美潇湘”7幅长卷的绘制,非常讲究绘画语言的准确和精到。《大江交响》把泼彩、渲染、线条相结合,绘画语言具有极强的视觉张力,展现了长江汹涌奔腾的气势。《天下洞庭》山势线条苍劲而厚重,水势线条流淌而轻松,一重一轻,一静一动,加上墨色淋漓,浓淡相辅,表现出气格苍茫的洞庭大观。7幅长卷以青绿设色,湘水洞庭,设色清雅;长江、资水设色浓郁,沅水、澧水墨色交融。它们色泽明快不失典雅,使画面笼罩在一种温润、醇厚、又充满生机的青绿色调中,让人窥探到《千里江山图》的色彩神韵。7幅长卷墨色语言各有不同,细节处既追寻了赵孟頫的古风,髡残的老辣、石涛的野逸,又透射出湖南山水画家自身对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创新。


朱训德《掬月》中国画 97cm×178cm 2023年


三是真实、虚幻、朦胧、空灵、舒朗的苍茫意境。潇湘山水多梦境,亦真亦幻,潇湘山水多云雨,亦虚亦实。潇湘山水不同于北方山水,时刻处在变化之中,清风飘过,山隐于云,云化为雨,于是山水又是另一种情形。湘、资、沅、澧、长江洞庭,气象的变幻贯穿其间。潇湘源头云雨弥漫,澧水穿梭于武陵烟霞胜境之间,长沙城市上空的云气蒸腾,洞庭的烟波浩渺……7幅长卷以写意的手法表现山林深蔚、烟雨微茫、云雾迷蒙的景象,所呈现的或微妙或直接的万千变幻在画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笔墨随心,胸怀阔达,这是湖南山水画家赋予潇湘山水的苍茫意境。《湘江北去》以缥缈的山岚之气、空蒙的雾气、湛蓝的水汽展现潇湘的神韵和味道,形成一幅“四时佳气,一江烟云有无中”的“潇湘烟云图”。《资润江山》既有磅礴之势,也有氤氲之气,带来了岁月如歌、千里清韵的锦绣气象,清新隽永,给人以唯美的艺术感受。


四、“大美潇湘”系列长卷的启示


必须立足现实,把新时代新征程作为美术创作的历史方位。笔墨当随时代,“大美潇湘”系列长卷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了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诗篇。“一江”“一湖”“四水”,水波清澈,山色空蒙,水墨青绿间描绘的是一幅幅极美的生态文明自然景观。其艺术品格追寻《潇湘图》的安宁与静谧,又有《潇湘奇观图》的奇幻与温润。画中风清云淡处,一座座现代化城市欣然呈现。高楼大厦整齐林立,桥梁公路车水马龙,现代化新湖南的繁华跃于纸上。豁然间,将画中的时代定格在今天,定格在当下。水墨、青绿具有古典气息,而精神性、时代性却是当下的写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熔铸在这诗意的山水、美丽的环境中。这样的作品,无论从精神还是视觉上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份文化盛宴,既凸显了艺术风格和语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彰显了时代精神、时代气势,表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绿色家园,包含了快乐、幸福与理想,这些都反映了新时代的恢宏气象。《沅水奔流韵潇湘》聚焦被称为“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矮寨大桥,描画“新时代红色地标”十八洞村,讴歌了“钟灵毓秀新时代”。《多彩浏阳河》以山里出没的高铁、遍地种植的花木,表明绿色已成为人民幸福的“底色”。


刘云《暖日和风之二十三》

中国画 180cm×150cm 2023年


必须深挖内涵,把全方位展示精神气象作为美术创作的努力方向。文艺之魂在精神,“大美潇湘”系列长卷把凝聚潇湘魂作为重点,把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和浪漫主义的楚文化精神结合起来,在山水画中注入美好理想,全景式呈现了潇湘山水的精神气象。一方面,抓住潇湘山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诗意特质,表现湖南人自由自在和平淡天真这一潇湘山水所蕴含的山水精神;另一方面,选取最能代表古代、近代和当代湖湘文化的经典,表达潇湘山水的人文精神。《大江交响》描述了今日长江百舸争流、百鸟争鸣的壮观景象,显示了“唯见长江天际流”、大江大河归大海的气魄,展现了三湘儿女实现长江湖南段163公里岸线“凤凰涅槃”、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壮志豪情。《天下洞庭》在呈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美如画”景象的同时,突出表达了“五千年文化忧乐精神世代传”的精气神。


田绍登《水墨夯沙》

中国画 190cm×190cm 2023年

必须植根传统,把坚持守正创新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新的根基,“大美潇湘”系列长卷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在赓续历史文脉中谱写当代华章。从美学风格看,系列长卷既继承古代潇湘山水的美学思想,注重以留白表现空旷的水景和远处的山峦,呈现出疏简灵动、自然野趣、清旷幽远的古典气质,又入古出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把象征感时伤怀、清冷逍遥的潇湘美学意象,转化成波澜壮阔、变化万千的盛世正大气象,形成潇湘山水“只此青绿”的整体风格,让人们沉醉于有此青绿苍翠富丽的美感中。从美术形式看,系列长卷是首次以“青山绿水新湖南”为对象,从整体上为新时代潇湘山水画像存史的艺术创新。因此,如果说历史上《潇湘八景图卷》等山水画是呈现潇湘山水的“单人照”“局部图”,那么系列长卷就是呈现潇湘山水的“集体照”“全景图”。同时,《潇湘图》《潇湘卧游图》等中国画长卷都是某一时期的单一作品,此次7幅长卷同时亮相,是第一次用系列长卷形式表现潇湘山水的美术尝试。从艺术水准看,系列长卷在城市和山水之间取得了视觉上的自然和谐;在水墨和青绿之间取得了艺术语言上的高度统一;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美好环境的现实要求与抽象审美融为一体,又呈现出非常高的艺术品格和感染力。这些在湖南美术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种意义在未来的时间里也许显得更为重要。


王金石 石纲 石劲松《红色潇湘·伟人故里将帅之乡》

中国画 200cm×600cm 2023年


五、结语


“大美潇湘”系列长卷创作是由王金石教授领衔,湖南众多艺术家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它以集体的姿态呈现给全国观众,向人们展示了当代潇湘山水的独特风貌;另一方面,它以“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的宏大叙事,弘扬了“诗人如不颂,谁识太平心”的文化传统,体现了艺术家投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


王金石 石纲 石劲松《十八洞》中国画

144cm×360cm 2023年

湖南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文化内涵。通过这次创作,湖南山水画家更应该坚持从湖南山水的本源出发,建构独立的充满自由、浪漫、野逸、神秘的与湖湘文化气质相符的山水图式,这样才能从当代山水画格局中脱颖而出。“大美潇湘”系列长卷作为新时代潇湘山水的“七卷图”,也许并不完美,但它为潇湘山水确立了思想内核,梳理了发展脉络,积累了创作经验,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打造了新时代潇湘山水的形象“教科书”,创造了可以留给历史、留给未来的美术图式,为湖南山水创作留下了传世的范本,为蕴含传统美学的潇湘山水在新时代不断再生提供了启迪。




Seven Hu’nan-themed Landscape Paintings in the New Era:Commentary on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Beautiful Hu’nan Large-scale Landscape Painting Exhibition”


Shi Jins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Fine Arts Academy,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Member of the Presidium of Hu’nan Artists Association

Deng Qingke, Secretary General and First-class Inspector of Hu’nan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and Vice Chairman of Hu’nan Critics’ Association


Abstract: It is a valuable tradition of landscape painting creation in China to depict rivers and mountains, demonstrate the landscape of the era and build an national image. In recent years, the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Hu’nan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have followed this tradition and engaged in the grand event of “Beautiful Hu’nan Large-scale Landscape Painting”, creating seven long-scroll blue-green landscape paintings, namely the Xiang River Flows North, Great River Symphony, Dongting Lake, Beautiful Landscape, the Flowing Yuan River Nourishes Hu’nan, Vast Li River and Colorful Liuyang River. These long scroll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image of “Hu’nan in misty rain in ink paintings”, and demonstrate the magnificence of “breathtaking landscape of contemporary China represents the greatness of people and the bright future of the country”, creating a new meaning and way of expression and bringing the creation of landscape paintings in Hu’nan to a new height. The seven great, attractive paintings with Hu’nan characteristics and deep cultural foundation have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Hu’nan landscape paintings, which have developed into a unique painting school and represented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Keywords:Beautiful Hu’nan; blue-green landscape paintings; the new era


封面预览 











往期精选

目录&卷首语|《美术》2023年第10期

葛玉君|立新与开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时代美术

闫莉|传承启新 潜心渐行——评甘肃画院“朝圣·敦煌”美术创作工程

冯远|不懈追索艺术情境理想的修行者——杜滋龄和他的水墨人物画

徐涟|图像泛滥的时代里,绘画何以可能——读方向“人间山水”展览有感

王牧羽|水图与我——兼谈中国画水法再发现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投 稿 信 箱

| 专 题 研 究 | 靳 浩artmsyj@163.com

| 当 代 美 术 | 施 晓 琴(展览评介)
artmsyj@163.com
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靳 浩(现象观察)artmsyj@163.com
| 近 现 代 美 术 |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 古 代 美 术 |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 外 国 美 术 | 张冰纨
artgwsx@163.com

| 文 萃 艺 荟 | 靳 浩
artwcyh@163.com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施晓琴  

三审:盛   葳  

终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术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